close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

 

2500年了國人讀論語和春秋經都沒抓住要點

論語八佾第三(十七)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

子曰: 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清劉台拱論語駢枝說:「告朔是天子頒告來歲十二月之朔於諸侯;餼羊則待天子告朔之使者用之。周自幽王之後,不復告朔,而魯之有司,尚循例供此餼羊,故子貢欲去之。」

春秋經232年紀錄37次日食都發生在朔日

所謂「告朔是天子頒告來歲十二月之朔」表示國曆法一直知道合朔很重要是代表合於太陽運行的規律是曆法的基本規則

但是古代數學水準不如現在,預告來歲十二月之朔,愈來愈不準確,因此周自幽王之後,不復告朔,但是為何春秋經232年紀錄37次日食都發生在朔日,卻很準確,就是以實際發生的日食,以後記的方式來改正,因此春秋經37次日食朔日,就是現代推算曆法

最好的參考點

周朝天子能頒告來歲十二月之朔於諸侯,並非憑空而來,是因為他

完整繼承商朝曆法,所以我們可以推斷商朝曆法,也是注重合朔的。不論平朔定朔都以實際發生的日食,以後記的方式來改正,

既簡單又正確實用,古人早就採用了,現代學者請勿再懷疑古人的聰明

    以西曆推斷中國干支曆,最大的盲點就是,西元曆法本身的參考點,有錯誤,因為:

    在儒略曆發明之前,羅馬人的紀年方法是將一年分成12月,每月2930天,全年355天,另有包含27個日的閏月Mercedonius intercalaris)有時會夾在二月和三月之間,這樣閏年裡就會有377378天。在這樣一個曆法系統裡,平均下來每年有3661/4天。

    儒略曆,是格里曆的前身,由羅馬共和國獨裁官儒略· 凱撒採納埃及亞歷山卓希臘數學家天文學家索西琴尼Sosigenes  of Alexandria)計算的曆法,在西元前4511日起執行,是取代舊羅馬曆法的一種曆法。一年設12個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閏,平年365日,閏年於二月底增加一閏日,年平均長度為365.25日。由於累積誤差隨著時間越來越大,1582後被教宗格里高利十三世改善,變為格里曆,即沿用至今的西曆

    把西元前4511日當作世上時間的開始,絕對是錯的。

用錯誤的西元格里曆,來推算中國干支曆,當然愈推愈錯。難怪

差距會超過百年,讓人一頭霧水。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
    全站熱搜

    medicchi1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